新法规获五星好评 报废汽车市场扩容在即
2016-11-27 10:44:55
国务院一纸《国务院关于修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出台,让不少从业人士眉飞色舞。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撑,汽车报废数量将大幅增加,报废汽车回收领域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新法规获五星好评 报废汽车市场扩容在即 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下时代的主旋律,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自然也被寄予厚望,提升拆解汽车的回收利用水平,改变报废汽车行业粗放的发展方式,降低环境的承载压力与行业资源成本则是未来该行业所需突破的重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8亿辆,其中汽车1.9亿辆。自今年1月份起至9月30日,全国新车注册量达到1919万辆,同比增加14.6%。依照目前趋势来看,未来汽车销量仍将高速增长。 报废汽车拆解后可得到大量再生资源,包括钢铁、有色金属(铅、铜、铝、锡)、贵金属(铂),以及电器配件、电子配件、标准件等,80%的零部件可回收利用。 发达国家对车辆报废就有着合理的规定,进行资源精细化回收处理、零部件回收再利用,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可用零部件再制造利用率达到35%左右,而我国拆解的可用零部件再制造利用率仅为10%左右,基本以销售废金属为主,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长久以来,报废汽车行业相关的管理部门太多了,公安、工商、环保等,你也管我也管,最后谁也不管,放任全国各地形成多个报废汽车黑窝点,行业秩序极其混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表示。 汽车业内资深人士刘琦指出,由于美国拥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其汽车回收领域诞生了众多优质企业,如打通回收、拆解、零部件售卖等整条产业链并将业务拓展到全球范围的上市公司LKQ,和专注于全损车回收拍卖细分领域的IAA。反观中国,绝大多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仍偏安一隅,局限于产业链的一环或局部区域市场,既未横向拓宽,也没能纵向挖深,行业整体呈现小、散、乱的局面。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亟需打开思维,建立产业链全局视角,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水平不高主要受四方面因素制约。第一,法规要求滞后,不利于行业发展。第二,生产者责任缺失,技术支持不足。第三,未建立车辆报废信息共享机制,报废汽车大量流失。第四,高附加值利用水平低,制约经济效益提升。 鉴于此,2016年9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横空出世。“政策送来东风,汽车报废行业这次终于站在了风口。”不少业内人士一致给出“五星好评”。 随着政策的加速落地,以及汽车回收率的提升,中国的汽车回收产业正处在“朝阳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再制造市场空间将达到800亿元左右,汽车拆解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0亿元。 “产业规模很大,回收再制造本身也是循环经济产业链,还会衍生出新的产业。例如像国外一样,成立拆车研究所,进行减少废液、废油排放,提高拆解利用率的研究。但说到底,最重要的是监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对市场前景也非常看好,他表示,未来3至5年,将是国内报废车市场的高峰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呼吁,培养每一个车主的环保意识、守法意识,才能提高汽车正常报废率,助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这就像随地吐痰要罚款一样,谁不按规定报废车辆,就要受罚。只有全民提高法制观念,才是治本之道”。